清朝打仗为何从不缺粮? 吸取了明朝多少教训!

2021-10-05 17:19     360kuai

对于封建王朝来讲打仗是个费时又费力的事情。由于中国是农耕文明占主导地位,因此补给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打仗打的便是后勤补给,在中国历史上,但凡与少数民族作战的强盛王朝,受到制约的并不是游牧民族战力的强悍,而是后勤对于中原王朝军队的束缚,如果后勤不给力。那么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战争毫无疑问地走向失败。但清朝却打破了这一魔咒。康熙多次领兵攻打葛尔丹从来没有因为粮草的限制,而前功尽弃。不说处在巅峰时期的清朝。我们将目光关注到王朝的末年,在这个时候,大多数的封建王朝都土地兼并严重,国家赋税收入紧缺。

在遇到灾害和战乱之时,很难恢复过来。明朝便是最典型的例子。虽然崇祯皇帝想要力挽狂澜,但无论是军费,还是其它的战备物资都难以配备齐全。辽东的军事压力和帝国内部的农民起义使得明朝,实在无法支撑,但反观清朝末年,无论是镇压白莲教,太平军从来没有缺钱的问题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这就涉及到兵制,明朝军队很多开支费用,成本远远高于清朝。国家强大,尤其是封建王朝时期,国家强大,必须依赖震慑四方的强大武装力量,没有这种军事力量,只能任人宰割。在明朝建立之后,朱元璋便效仿前朝实行卫所制度。

单独划出军户给予土地,平时从事农业生产,战时当兵作战,而这些军队一旦拥有土地,便不再需要国家投入额外的军费,财政上也可以缓解压力。朱元璋曾经十分自豪地宣称自己可以养兵百万而不废百姓一粮。在明朝初期,可以说效果显著,但随着土地兼并的愈演愈烈,军户多有破坏,于是国家开始对其进行补贴。如此一来,财政开支开始吃紧,到了明朝末年国家的土地收入仅为白银500万两。大量的土地都被翻王兼并所得。这也是为什么明朝末年无兵可征,无粮可掉的原因。国家吃紧,地方吃紧,但地方的大员和藩王却坐拥百万。

今日关注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