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华1916年出生于江西兴国县肖屋村,算是一枚妥妥的“红二代”,老爸老妈都曾是兴国县的情报员,兴国县的地下交通站就设立在他家里,所以,肖华从小就对革命工作耳濡目染,小小年纪就有了很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。
不幸的是,后来父母相继牺牲,肖华没有过度悲痛,毅然继承起了父母的革命事业,12岁参加了共青团,13岁就成了共青团县委书记,在他的努力下,兴国县的团员发展到了数万人,连主席都听说了他的大名。
1930年,主席到兴国县考察时,特地接见了肖华,在谈话中,肖华对主席的问话对答如流,见解独到,让主席连连拍手叫好。
在主席的安排下,肖华到了红四军,在罗荣桓的直接领导下工作,主席还对罗荣桓特别交代说:“这孩子日后将大有出息!”
事实证明,主席看人的眼光还是非常准的,肖华后来确实发展得非常快,17岁就成为少共国际师政委,后来又相继担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、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兼政委、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、辽东军区司令兼政委、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政委等职。
1949年3月,主席曾在北京宴请四野一众将领,看到肖华,还调侃说:“肖华,你我多年不见,可是我的耳朵长得很,你一时司令,一时政委,一时山东,一时东北,出息好大哟!”
所谓“一时山东,一时东北”,说的就是肖华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。
全面抗战爆发后,肖华担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副主任,兼第343旅政委,参加过著名的平型关大捷。
1938年6月,肖华又被任命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兼政委,率部挺进冀鲁平原,在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。
当时,很多人对肖华都是“只闻其名,未见其人”,时任山东省乐陵县长的牟宜之第一次见到肖华后,便忍不住感慨:“这还是个娃娃呀!”
不过,虽然顶着娃娃的年纪,长着娃娃的脸蛋,但肖华干的事可完全不像个娃娃,不信可以问问大汉奸石友三,他可是一肚子“苦水”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