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女找对象时,不要彩礼的父母,多半是以下几种心态

2024-04-25 17:36     今日头条

儿女找对象时,不要彩礼的父母,多半是以下几种心态

拒绝高价彩礼,父母的"清流"在当下高价彩礼的热潮中,一些父母却选择不要彩礼,无疑是一股清流。从传统和家庭现实的角度来看,女儿出嫁了,索要一些彩礼能够帮助置办嫁妆,为娘家人争光;若是儿子成为上门女婿,得到女方家庭的彩礼也算是一种安慰。然而,还有一些父母将彩礼的钱存起来,用来养老。他们非常担心儿女结婚后会不再关心自己,尤其是当儿女远嫁时,父母的担忧更加强烈。那么,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父母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呢?

在深度观察和分析之后,我们会发现,父母的做法与以下几种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。首先是"两头亲"的心态。儿女结婚后,父母需要顾及双方的家庭。近年来,出现了越来越多的"两头婚"现象。具体而言,就是子女结婚时模糊了嫁娶的概念。男方不要求出很多彩礼,女方不离开原生家庭。年轻夫妻要顾及双方父母,不能偏重于某一方。其实,"两头婚"这一现象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存在,只是没有被单独列出和推广。

比如江浙地区有"两头管",苏州有"并家",福建有"半招娶",岳阳称之为"两头住",广西有"两头扯"等。我们口口声声说"男女平等",但是当儿女结婚后,孙子跟着女方的姓,很多爷爷奶奶可能会不答应;如果儿子结婚后长期住在女方家庭,爷爷奶奶会感到没有面子。更可怕的是,有些父母希望儿媳帮他们养老,但却抵制儿媳和她的父母一起住。对父母来说,"两头亲"体现了平等,也展示了他们的胸襟。人们都会变老,都需要儿女的关心照顾。如果儿女婚后能够同等对待双方的父母,老人的余生才能更加安宁。

其次是"靠自己"的心态。父母不将儿女的婚配视为摇钱树。他们会提前准备退休金、存款和房子等。他们在思想上不依赖儿女,所以对方家庭是否给彩礼显得不那么重要。从经济角度来看,如果年轻人结婚后双方父母都能退休,那就意味着孝顺的压力不会太大。而且,双方父母可能会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帮助年轻人创业致富。

就拿秦末时期的陈平来说,他出身贫困,但在哥哥的帮助下读了很多书,交了很多读书的朋友。当他到了娶妻的年龄时,当地的姑娘都瞧不起他,因为嫌贫爱富是人的本性。但是有个叫张负的富人,他孙女的丈夫过世了回到了娘家。张负把孙女许配给了陈平,并送给陈平很多钱来置办婚礼。后来,陈平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。当我们赞叹张负的远见时,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对待婚姻的态度呢?每一代人都应该靠自己,并在上一代人的帮助下助力下一代人,这样的大家庭才能兴旺发达。

再次是"视如己出"的心态。父母早早地将女婿和儿媳当成了自家人。在网上看过一个信息,山东东营有一对恋人,男方来自乡下,相对贫困;女方是城里人,家境相对富有。一般的父母可能认为女方在做扶贫的事情,这样的婚姻不可取。然而,这对恋人却得到了女方父母的支持。岳母买了辆车,开到农村,交给女婿。

俗话说"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家门",儿女找到了对象,那么这个对象就是自己家的一员,凭什么把他当作外人呢?舍弃排外的心态,我们会发现儿媳和女婿能够很好地相处。当小两口吵架时,他们也能够中立地说话,不会有偏袒的行为。而最可怕的是,有些父母在儿女结婚后仍然将儿媳和女婿视为外人,随时准备防备儿女离婚,摆出一种瞧不起的姿态。我们的爱应该分为两半,一半给儿子和女儿,一半给女婿和儿媳,这样你和我之间的差别就会变小了,钱在谁家都是"大家"的。

最后是"尊重晚辈"的心态。父母顺着儿女的建议,放弃了传统的陋习。有些年轻人找到对象后选择创业。他们自己没有钱,就贷款或者四处借钱。在这种情况下,父母若仍然索要很多彩礼,显然是不合情理的,甚至会让儿女对他们产生怨恨的眼光。聪明的父母应该成为儿女婚姻的助推器。他们应该多与年轻人沟通,了解他们结婚后的就业情况、是否需要购房以及承担房贷的问题。

从长远来看,他们应该考虑如何让整个家庭关系更加融洽。他们应该多理解儿女在婚姻中的需求和困难。至于彩礼,只不过是为婚姻"锦上添花"而已。即使没有彩礼,父母仍然可以给儿女一笔钱,这样的举动更像是"雪中送炭",应该比锦上添花更加触动人心。特别是在儿女负债累累的情况下,索要高价彩礼只会雪上加霜,一定要慎重对待。

作家村上春树曾说:"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'放弃'时,我们将拥有'成长'这笔巨大的财富。"父母的一生都是在陪伴子女成长。父母本身也应该成长起来,不要被封建陋习所束缚。放弃彩礼不仅是帮助了子女,改善了家庭关系,而且当父母年老时,女婿和儿媳还会记得婚礼上的恩情,孝顺也就顺理成章了。如果他们不孝顺,也许是在索要彩礼的时候埋下了祸根。无论何时何地,施比受更聪明。请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
今日关注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