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伏涝不涝,就看四月初三”,今日四月初三换甲日,伏里大涝?

2024-05-10 17:22     今日头条

"三伏涝不涝,就看四月初三",今日四月初三换甲日,伏里大涝?

暴雨、冰雹天气又要来了!早上就收到天气预报,说这两天又要有强降雨到来。不得不说今年从开春到现在,雨水是真的多。

在刚过去的4月份就没有晴几天,而到了5月份也是如此,五一假期天天下雨,这回来上班了就天晴了,但是没晴两天又要开始降雨,并且这次降雨又要持续几日。这也不免让人担忧,其中也分为两种担忧,有人担忧今年的雨水会很多,毕竟才刚入夏就这么多雨水,可不是好兆头。

而另外一些人则是相反的担忧,认为早期的雨水多,那么在后面可能就没有雨水了,也就是会出现大旱。而且他们还说"久涝必有久旱",这是过去老祖宗总结的规律。

其实在民间对于后面雨水的多和少,尤其是在农历四月份雨水多不多,在民间也有谚语,老人就说了"涝不涝,初三初四早看天",说的是在后面会不会出现大涝,在农历的四月初三、初四这几天的天气就有预兆。

那到底怎么看呢?又有啥说法呢?一起来了解下吧,建议大家早做准备。

一、"四月初三初四雨,麦子要从泥里取"。

"涝不涝,初三初四早看天,这是过去农民对天气长期观察的经验总结,换言之它凝聚了农民们对天气与农事关系的深刻洞察。

而这句谚语也同样如此,它的意思是说在四月初三,初四这两天如果都是雨天了,那么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很多,可能会持续到小麦成熟收割时。而很明显这样的天气,对小麦的收割是不利的。

种过地的农民都知道,小麦在早期的时候是不怕雨水的,雨水再大对其影响不大。可是在小麦生长的后期,如果雨水多了就对其生长不利,特别是接近成熟的时候,过多的雨水会导致麦田积水,使得小麦的根系在泥水中泡软,从而倒伏,小麦还没有收割就发芽、腐烂掉了。

何况小麦收割的时候,如果降雨多,大量的小麦倒伏,不仅会导致减产,而且还要及时想办法进行晾晒,不然也会发霉、发芽等,这无疑增加了农事的劳动强度。

二、"初三初四月不明,一月只有八天晴"。

这句谚语则是对四月初三、初四天气情况的进一步解读。它的意思是说,在初三、初四这两天都是阴雨天气的话,那么在晚上就是看不到星星的,这样的话在接下来的这一个月里阴雨天比较多,换言之就是降雨多,而晴天少。

当然了,只有"八天晴"未必是实数,只是说晴天很少,大部分时间将是阴雨连绵的天气。

这样的天气状况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农民的农事活动来说,无疑是一个不利的因素。连续的阴雨天气会导致田间湿度过高,容易引发病虫害的滋生,同时也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成熟。

三、"初三落雨到十四,十四落雨月勿晴"。

这同样是古人的一句经验之谈,说的是在初三这天如果下雨,那么就可能一直是阴雨天气,会一直落到四月十四日。而如果在十四日还落雨的话,那这个月基本就很难见到晴朗的日子。

类似的说法还有"上半年头望初三,下半年头望十四",说的是在上半年,都会依靠每个月初三这天来预测后面天气的好坏,当天是晴天的话,后面的晴天多。而当天下雨的话,后面就降雨多。而在下半年,这是看每个月的十四这天了,这天降雨预示雨水多,而这天是晴天这预示晴天多。

在小编的老家这边还有"不怕初一雨,就怕初二淋;初二下了雨,半月没好天气"的说法,指的是在初一这天下雨,或者是天晴都没有什么,但是如果初二这天还接着下雨,就预示着这一个月雨水多,后面都是阴雨天气为主,甚至半个月都没有好天气。

特别是在农历的四月份十二日这天,更是非常的特别,老祖宗传下来的说法是"三月怕三七,四月怕初一,初一三七都不怕,就怕四月十二下",就强调了在四月十二这天下雨,可不是好兆头。

因为往往预示着后面的雨水还很多,在民间就有"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,麦子水里捞"、"四月十二淋鸭毛,大小二麦水中涝"等说法,都是预示后面的雨水多,小麦的收成会减产,农民要遭殃。

通过对这些农谚的解读和理解,我们可以对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走势有一个大致的把握。同时,我们也需要认识到,天气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,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。

总之,"涝不涝,初三初四早看天"这句农谚虽然无法直接预测今年是否会大涝,但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参考,并且提醒我们要关注天气情况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,尽量早做准备。